2019 年開始,特定傷病險統一改名為「嚴重特定傷病險」,如果你正考慮購買嚴重特定傷病險,肯定會將它與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一起比較。嚴重特定傷病險保障範圍包含哪些傷病種類?與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有何不同?是否有必要購買?本文將以表格方式,帶你了解以上資訊。
嚴重特定傷病險 是什麼?
嚴重特定傷病險在 2019 年不只統一改名,在定義上也有所規範,保單至少涵蓋 22 項傷病。
- 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
- 腦血管動脈瘤開顱手術
- 急性腦炎併神經障礙後遺症
- 嚴重阿茲海默氏症
- 嚴重巴金森氏症
- 嚴重運動神經元疾病
- 多發性硬化症
- 嚴重肌肉失養症
- 脊髓灰質炎併神經障礙後遺症
- 良性腦腫瘤併神經障礙後遺症
- 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
- 心臟瓣膜開心手術
- 主動脈外科置換手術
- 慢性肝病合併肝衰竭
- 病毒性猛暴性肝炎合併肝衰竭
- 嚴重肝硬化症
- 嚴重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
- 嚴重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腎病變
- 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
- 嚴重頭部創傷
- 深度昏迷
- 嚴重第三度燒燙傷
嚴重特定傷病險特色
儘管目前「嚴重特定傷病險」的保障範圍至少涵蓋上述的 22 項特定傷病,這些特定傷病保障的內容,大多是需要長期靠藥物控制的疾病。但必須確認是自 2019 年生效的保單,才能完整涵蓋這些特定傷病,較能有完整的保障。
要特別注意,根據金管會規定, 2018 年 12 月 31 日前已經生效的定期、保證續約保單,按照不溯及既往原則,契約仍然有效。也就是說,這些保單可能保障的特定傷病範圍與新規定不同,但保單仍然有效。可是,如果是非定期續約的保單,保險公司就必須在新年度,提供根據新規定調整後的保單給消費者。
嚴重特定傷病險、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比較
對嚴重特定傷病險有一定的瞭解後,接下來就透過表格來分析,與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的差別。嚴重特定傷病險除了保障 22 項特定傷病之外,每家保險公司也會按照公司計畫,個別增加保障的疾病種類。因此,部分保險公司推出的「嚴重特定傷病險」包含「重大疾病險」保障的 7 項重大疾病。
重大疾病、重大傷病、特定傷病比較表 | |||
保險商品類型 | 重大疾病險 | 重大傷病險 | 嚴重特定傷病險 |
保障傷病項目 | 7 項重大疾病 | 22 項重大傷病(含 300 多個細項) | 22 項嚴重特定傷病 |
理賠依據 | 醫院診斷證明 | 重大傷病卡 | 醫院診斷證明 |
給付方式 | 一次性給付理賠完即契約終止 | 多數為一次性給付理賠完即契約終止 | 一次性給付理賠完即契約終止 |
保障傷病範圍 | 保障傷病範圍較窄 | 保障傷病範圍較廣 | 保障傷病範圍居中 |
根據上表,可以發現「嚴重特定傷病險」的保障項目雖然與「重大傷病險」一樣為 22 項,但重大傷病險還可以再向下細分 300 多個保障項目,所以保障範圍比嚴重特定傷病險來的更廣泛。此外,在部分「嚴重特定傷病險」保障範圍包含 7 項重大疾病的情況下,「重大疾病險」保障範圍最小,嚴重特定傷病險居次,而重大傷病險則相較起來,是三者中保障範圍最廣的保險商品。
如果你希望一份保單能夠保障更多傷病種類,可以選擇重大傷病險。但如果想針對 22 項特定傷病加以保障,那麼就可以選擇嚴重特定傷病險。
嚴重特定傷病險、失能險、長照險比較
我們常聽到的「長照三寶」,除了失能險、長照險之外,特定傷病險(現稱嚴重特定傷病險)也包含在內。但失能險長期損失率過高,危及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所以早被金管會盯上,在歷年來多次調整後,多數保險公司仍在 2020 年底陸續停賣失能險。下表列出嚴重特定傷病、長照險、失能險的基本資訊,以方便比較各項特色。
嚴重特定傷病、長照險、失能險比較表 | |||
保險商品類型 | 失能險 | 長照險 | 嚴重特定傷病險 |
保障傷病項目 | 疾病、意外導致 的 1 至 11 級失能 |
疾病、意外、老化 導致的失智、失能 |
22 項嚴重特定傷病 |
理賠依據 | 醫院診斷證明 按失能程度理賠 |
醫院診斷證明 依照失能、失智判定 |
醫院診斷證明 |
給付方式 | 一次性給付 或分期給付 |
一次性給付 或分期給付 |
一次性給付 或分期給付 |
三者比較起來,嚴重特定傷病險的疾病範圍非常明確,但如果是非疾病導致長照需求,就無法理賠。所以,除非家族病史有包含在 22 項嚴重特定傷病範圍,否則如果你是以「長照」為出發點想投保,恐怕保障無法非常全面。
所以,我該投保「嚴重特定傷病險」嗎?
透過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嚴重特定傷病險」能夠更加了解,至於是否要購買,則要考慮家族病史、個人病史,以及目前的預算。
從「嚴重特定傷病險」保障的 22 項特定傷病項目,不難發現許多皆為罕見疾病,或者特殊遺傳性疾病。如果家中有好發這些疾病的歷史,目前預算也能夠負擔,就可以將其放入保單規劃的項目內。
其實,每種保險商品的保障範圍都不盡相同,無法完全取代另一項保險商品,如何選擇、取捨都要看投保的目的,於有限的預算內做通盤考量。也別忘了在諮詢保險商品時,與保險業務員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以便對方充分了解你的需求並提供適合的商品。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contact@stockfeel.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