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扣除額懶人包》保險費扣除項目有哪些?上限多少?

保險不是在領取保險給付時才享有稅惠,每年的保費支出也可節省綜合所得稅。依所得稅法規定,民眾所繳的保險費,在申報綜所稅時,每人每年可在 2.4 萬元內列舉扣除,若是全民健保的保費支出,包括補充保費,都可全額列舉扣除,可降低所得淨額,減少所得稅支出。

保費節稅5大應注意事項

只有人身保險費才能列舉扣除

不論是壽險公司所銷售的壽險、年金險,或產、壽險公司都賣的傷害險、醫療險或旅平險等,也包括政府辦理的全民健保、勞農保、軍公教保、國民年金及學生保險等的保險費都可列舉扣除。

因為僅限人身保險,所以汽車險、住宅火險、責任險及地震險等財產保險的保費,就都不能列舉。

限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的直系血親

必須是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其扶養的直系血親的保費才可列舉扣除,因此若有申報扶養的旁系血親(譬如兄弟姐妹或叔姪等),或直系血親已成年獨立申報時,不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也不能列舉。

要、被保險人須在同一申報戶

雖然是受納稅義務人扶養的直系血親,但保險的要、被保險人並不在同一申報戶時,也不能列舉扣除。譬如,張三申報扶養母親,但母親的壽險保單,是由張三的哥哥當要保人所投保的;或母親的保單是張三所購買,但母親是由哥哥申報扶養時,這兩種情況張三與哥哥都不能列舉扣除母親的保費。

健保費不限要、被保人在同一戶

要、被保人必須在同一申報戶的規定,全民健保也適用,但民國107年起,健保費放寬納稅義務人本人、合併申報的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依被保險人眷屬身分投保的健保費,得由納稅義務人列舉扣除,不再受限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必須在同一申報戶才能認列的規定。

譬如,張三的母親的健保是依附張三投保,但報稅時是由張三的哥哥申報扶養,這種負擔健保費的人(張三)與被保險人(母親)不同一申報戶的情況,從107年起,已放寬可由納稅義務人申報列舉扣除,即母親的健保費可由張三的哥哥申報列舉扣除。

境外保單不能列舉扣除

必須是經政府核可成立的保險公司所銷售的保單,才能列舉扣除,因此未經核准在台銷售的境外保單,都不適用。但若納稅義務人在國外的受扶養直系血親,若能出具當地政府核准設立的保費單據正本及保單影本,該筆保費就能列舉扣除。

對象列舉扣除項目額度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同一申報戶且受扶養的直系親屬壽險、健康險、傷害險、年金險等人身保險,勞保、就業保、國保以及軍公教保險等保費每人每年 2.4 萬元。
全民健康保險保費(包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沒有金額限制,可全數列舉扣除

解約金要報所得稅嗎?

《所得稅法》僅規定,「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及軍、公、教保險的保險給付免納所得稅」,至於投保後解約所領回的解約金,算不算保險給付?是否要課稅,法令並沒有明文規定。

不過,財政部曾函令表示,解約金原則上沒有繳稅的問題,但是如果要保人之前曾用該保單的保險費列報所得稅扣除額,那麼在解約年度,就要把之前曾列報扣除的保險費併入當年所得申報繳稅。

綜合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已依照所得稅法第十七條規定申報扣除保險費,如於契約屆滿前解約者,其原已扣除之保險費,應合併退保年度之綜合所得總額補徵綜合所得稅,以杜取巧逃稅。(財政部62/02/12台財稅第31054號函)

保單有列舉扣除 需補申報其他所得

申報年度綜合所得時,每人每年可以列舉 2.4 萬元的保費列舉扣除額,若中途辦理保單解約,依規定過去年度內以該保單費用列舉保費的扣除額,必須取消,並且重新補繳所得稅。舉列來說,小陳投保一張儲蓄險保單,連續5年都用該保單的保險費列報扣除額2.4萬申報稅得稅,5年後小陳將保單解約,共領回150萬元,這時候150萬解約金並不需要納稅,但小陳必須把過去5年申報的保費扣除額總額共12萬元(2.4萬元*5=12萬元),列入當年度的其他所得申報所得稅。

解約金大於總繳保費 差額要列入所得

解約金沒有所得稅的問題,但如果解約金大於總繳保費時,兩者的溢價差額就要視為所得,申報所得稅。譬如,小郭購買一份年金險或儲蓄險,已繳總保費130萬元,若他中途解約,領取125萬元解約金,要保人不須申報所得;但若解約金為136萬元,則溢收差價6萬元則屬於所得,必須申報。

若購買的是投資型保單,解約或部分提領時,該筆資金要計入要保人的所得課稅嗎?由於投資帳戶的理財商品(股票或債券基金等),投資人在出售贖回時,已經列入相關承擔的稅負,因此不需要再課稅。

保單中途解約 需計入年度所得的情況

  • 保單解約前,有用該保單保費列舉扣除
  • 解約金與總繳保費的溢價差額要視為所得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收益如何課稅?

根據財政部台財稅第09800542850號函令規定,民國99年1月1日起生效的投資型保單,投資帳戶的收益或孳息,都要在收益發生年度計入要保人的所得課稅。

換言之,只要是99年開始生效的投資型保單,投資收益如果是海外投資所得,例如境外基金所產生的收益,就要納入海外所得計算最低稅負制,若是國內貨幣帳戶等國內收益,利息就必須納入綜合所得稅計算。

  • 課稅不溯及既往:99年1月1日起購買的投資型保單才適用
  • 課稅主體:要保人
  • 課稅名目:所得稅、基本所得額
  • 哪些收益要課稅:股利所得、利息所得、分離帳戶的投資所得

【延伸閱讀】

本文選自《現代保險雜誌》2025節稅創富保典〈哪些人的保費可以列舉扣除?每人每年2.4萬元 如何省很大?〉,【訂購連結】。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