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俗名)或稱利變型 / 固定利率型保單是台灣很受歡迎的理財工具之一,原因在於低利環境下,儲蓄險的利率比一般銀行的定存來得好,但是到底「好多少」?加上儲蓄險的種類很多,還常常出現「 預定利率 」、「 宣告利率 」這些有看沒有懂的名詞,不少保險業務員也會以「預定利率」來強調儲蓄險利率有多好。本文整理「 預定利率 」、「 宣吿利率 」到底是什麼 ? 儲蓄險真正的報酬率又該如何計算。
預定利率 :保險公司預估的保費年化報酬率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所收取保費的「預估」年化投資報酬率,在設計保單時就已經訂定,用以計算這張保單費率精算的基礎,應該要向客戶收多少保費。每一張保單都有「預定利率」,並只有 1 個預定利率,是固定的預估值,後續不會因市場環境和保險公司投資情況而有所改變,是保險公司所要給付的最低利率。
為什麼要有「預定利率」呢?
為了支應未來要給付給保戶的保險金,當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後,會將收到的保費拿去投資,而預定利率就是這筆保費的預估的年化報酬率。如果「預定利率」越高,代表「保費」越低,因為保險公司認為這筆保費透過投資能夠賺到更多的報酬比較高,所以不需要收那麼多保費。
e.g. 假設 1 張儲蓄險 1 年後要給付保戶 110 萬元,如果預定利率 10%,代表保險公司預估收到的保費能有 10% 的投資報酬率,那麼只要從客戶那邊收取 100 萬元(=110萬/(1+10%))的保費,1 年後就能夠給付客戶 110 萬元了。
如果保險公司的保費「實際」投資報酬率高於預定利率,保險公司並不會把多賺的分給保戶,這時保險公司就會賺到「利差益」;相反地,若「實際」投資報酬率低於預定利率,就算賺得錢沒有預期的多,還是得依保單約定給付給保戶,這時保險公司則會有「利差損」。
此外,預定利率只是保險公司評估收取保費後,預計自己能利用保費賺到的投資報酬率,並不代表保戶的保單投資報酬率。
因為,預定利率只是眾多保費計算因素中的其中一項。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後,還會有其他的成本及費用,像是保障費用、管銷與利潤等附加費用。
以剛剛的例子,預定利率 10% 的保單,加上附加費用等,保險公司實際可能是收取 105 萬元保費,1 年後才給付保戶 110 萬元。如此一來,保戶的實際報酬率是 4.76%(=(110-105)/105),而不是 10%。
宣告利率 :保險公司保費的實際投資報酬率
利率變動型保單(利變型保單)除了「預定利率」外,還有「宣告利率」。「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取到的保費,扣掉管理費、業務員佣金等費用後去投資,所得到的「實際」年化投資報酬率。
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受保費,加以投資運用後,所得到的「實際」報酬率,此報酬率會隨著市場風險而有所變動,故是一種非保證的浮動利率。
💡 宣告利率只會發生在利變型保單,固定利率型則不適用。
宣告利率怎麼看?
每個月會於保險公司官網上宣告,並以保單週年日的「月」宣告利率適用一年,根據簽約日的不同,同一張保單可能有不同的宣告利率。
例如,富邦人壽的官方網站,在「商品總覽」就有一欄「保險宣告利率」,
▲保險公司官方網站會公佈保險商品之宣告利率。資料來源:富邦人壽
此外,「宣告利率」也並非整份保單的整體投資報酬率。
如果保戶領的儲蓄險報酬是「保單價值準備金」,則每一期增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是以「宣告利率」乘上 前一期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計算。然而,通常保單若提前解約,,因此一般而言儲蓄險提早解約都會是虧損的。
增值回饋分享金
其實「增值回饋分享金」的概念,類似於保價金的利息,不同的是,這並非每年保證會給付的項目,跟分紅保單類似,都是在保險公司賺錢時會以不同的方式回饋給保戶,只不過分紅保單是以分紅帳戶的「比例」,儲蓄險則是以利率績效的「差額」。
增值回饋分享金的計算方式,是以「宣告利率」減去「預定利率」後,乘上前一期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計算。
增值回饋分享金 = [宣告利率 – 預定利率] × 保價金 s.t. (宣告利率 – 預定利率 )> 0 |
💡 至於是乘以保價金的期初、期中或期末,則要視保單條款如何規定。
一般而言,期末保價金的價值大於期初
分享金的四種回饋方式
當「宣告利率」大於「預定利率」時,就會產生「增值回饋分享金」,對於保戶來說這是一筆額外收益,常見的回饋方式有以下四種:
- 增額繳清:將分享金作為躉繳保費,購買更高的保險金額、增加保障,若是未來想要提取分享金的收益,就必須進行「解約」或「部分解約」。
- 儲存生息:按每月之宣告利率,逐月以日單利月複利方式儲存生息,當想要提取時,須將回饋方式變更為現金給付。
- 現金給付:將每一保單週年日增值回饋分享金以現金予要保人。
- 抵繳保費:將每一保單週年日增值回饋分享金扣抵應繳保費。
💡增額繳清的同時,保價金也會因為收益再投入而慢慢變多,因此未來解約金也會相對提高。
想瞭解更多保價金知識>>>【保單價值準備金是什麼?保單價值準備金計算、查詢教學】
儲蓄險保單的真實投資報酬率 — 內部報酬率( IRR )
對保戶來說,「預定利率」和「宣告利率」都不是保單真正的投資報酬率,稍微參考一下就可以了。當有保險業務員用「預定利率」來和你說這份保單的利率很高時,那自己就要留意了。一份儲蓄險保單對保戶的真實投資報酬率,應該要用「內部報酬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來衡量。
IRR 是根據投資方案的「現金流」來計算實際「每年平均的年化報酬率」。因此是以保戶每期實際支付所累積的「保費」,及解約時實際領取的「解約金」,來衡量保單真實的年化報酬率。
💡 IRR計算教學請點>>>【IRR(內部報酬率)是什麼?IRR 計算公式?IRR 多少合理 】
為什麼要用 IRR 計算報酬率?
在計算報酬率時,我們通常以「期末報酬」除以「期初投入」,而這方法在儲蓄險行不通的原因是因為——多筆現金流投入 / 出的時間不一致, 若用傳統方法估計報酬,將會忽略時間價值所帶來的影響,產生短估成本、高估收益的情況發生。
將 NPV=0 (淨現值設為 0 )的方式,就是 IRR,你可以理解為:「未來多筆現金流入」會等於此時「多比現金流出」的多少報酬率,透過計算一個能讓所有未來現金流的「現值」總和,恰好等於初始投資成本的「折現率」。
【延伸閱讀】